福利院的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孤儿院的孩子怎么上学校的啊

哲学家康德说,“在这个世界上,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:一是头顶上璀琛的星空,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。”而对一个社会而言,道德的底线是法律 。
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首次明确,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 。而民政部门是民生兜底部门,主要负责对困境未成年人(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困境儿童、农村留守儿童、流浪未成年人)实行分类施策保护 。这意味着,国家在修法时,将重点放在了这些身处困境的特殊孩子身上 。守护这些孩子,就是守护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。
本期开始,我们走进湘潭市困境未成年人的生活,以最大的诚意,邀您一起关注——“身处困境的孩子,何以望星空?” 。

福利院的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孤儿院的孩子怎么上学校的啊

文章插图
福利院的孩子们在教室上课 。(湘潭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人员方阳 摄)
“身处困境的孩子,何以望星空?”系列报道①
福利院的孩子是怎样长大的?
湘潭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人员 冯叶 通讯员 黎静
6月4日,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生活区,护工赵美莲刚腾出手,便马上来到小林子(化名)的床前,给他翻身 。因患有重度脑瘫,3岁的小林子手和腿都只有同龄孩子一半大小 。赵美莲帮他翻身时,他的身体没有任何弯曲,如同一块钢板 。
我们难以想象,这样的孩子要如何长大?他的亲人将他抛弃,可护工们却抢着说“这是我的小孙子”;他或许一辈子都要躺在床上,但他的眼睛里,分明闪烁着天真的光 。
养 在这里,有了家人
像小林子一样,福利院里的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,多患有先天性疾病 。养大这样的孩子,需要抚养人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 。
赵美莲在福利院负责照料8个孩子的生活 。小林子的吞咽功能有问题,只能吃奶糊,每餐需要吃300毫升 。赵美莲每喂一次,最少需要1个小时 。
除了喂食,每日擦身、按摩少不了 。“你看他的手,来福利院3年了,几乎没有张开过 。”赵美莲摸着小林子的手,满脸心疼 。因为脑瘫的缘故,小林子全身僵硬,两手始终握拳,赵美莲每天都要给他翻身好多次,轻轻地给他擦洗身体,再挨个手指头掰开擦洗,因为有这样一位“奶奶”守着,小林子的身上没有褥疮、没有脏处,房间里也没有任何异味 。
赵美莲不知道小林子的病是否能得到治愈,她只知道,哪怕这个孩子一辈子躺在床上,她也认这个“孙子”,“他每次到了饭点,看到我拿奶瓶过来,高兴得不得了,那个表情我永远忘不了 。”
比小林子幸运一些的孩子,身体状况好一些,会进入“类家庭”成长 。
去年9月,谭大姐在福利院内有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,和4个新认的孩子 。“老大、老二、老四一间房,我和老公带着老三睡一间房 。”谭大姐说,他们夫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“亲如一家人”,“孩子们一开始彼此称呼大哥、四弟,熟悉之后就直接叫名字了,但叫我们都是爸爸妈妈 。”
这样的家庭除了没有血缘关系,其他与正常家庭无异:爸爸负责做家务,妈妈负责4个孩子的功课辅导和洗澡,“万一哪天他们被人领养了,我和孩子他爸想想都心里泛酸,舍不得 。”谭大姐说 。
在福利院,按照“三个一批”(集中养育一批失能、半失能孤儿,“类家庭”养育一批孤残儿童,分区养育一批成年孤儿)分类养育的方法,所有孤儿均得到了有效安置 。
治 在这里,有了活下去的希望
对于部分福利院孩子而言,长大成人之前,还得经过一道“健康考验” 。先天性疾病困扰着这些不幸的孩子 。
谭大姐家的“老四”昕昕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被家人遗弃,2018年被送到福利院时才6个月大 。那时的他心跳很快,气喘得厉害,免疫力也很差,常常感冒、拉肚子,“这样的情况,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,容易出现心脏功能衰竭,最终导致死亡 。”福利院门诊部的张医生介绍,2019年,昕昕通过省民政厅的“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”项目,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了手术 。
现在,昕昕已3岁多了,即使跑起来也不会大喘气,每天还热衷跳舞给“妈妈”谭大姐看,看起来十分健康 。而每天的身体检查也印证了这一点:昕昕的心脏功能正常,部分指标还优于正常孩子 。
福利院孩子身体素质相对较差,因此院内有自己的门诊部,每天24小时有医生护士值班 。为守护孩子们的健康,医护人员每天会对全院孩子进行3-4次体温检测、肺部听诊,观察皮肤状况等,发现普通病况即刻处理;若孩子出现急性病情况,则通过“签约绿色通道”送往市三医院、市一医院等处治疗;对像昕昕一样的重大疾病患者,则向“明天计划”项目提出申请,去北京、上海、长沙等城市进行手术治疗 。
康 在这里,有了健康的可能
与小林子身体“硬如钢”相反,水灵儿的身体则是“软似泥” 。
水灵儿今年7岁多了,患有染色体综合征,到三四岁大时才能站立,现在走起路来虽然有些摇晃,但好在性格活泼好动,身体康复速度一天天见长 。
“最开始的时候只能教爬,再教坐、站、走 。同样的动作,正常孩子一个月学会的,她得花好几个月甚至一年 。”照顾水灵儿的护工说,“有时感觉很有挫败感 。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,却很难看到进步 。”
市福利院每周一至周五都会有康复课,来自市妇幼医院等处的专业康复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身体情况,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,如运动治疗、作业治疗、感统治疗等 。在这里,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康复档案 。
关关(化名)的康复档案中,记录了他几年来的变化 。
关关的腿有些问题,总是用前脚掌走路,为了训练他正常走路,康复师只能跪在地上,以手抓住他的后脚跟,帮他正常行走 。这样一个来回,就是十几分钟,几个来回下来,康复师腰也酸了,腿也痛了,但关关的腿一天天好了起来,现在已经能正常行走了 。
教 在这里,长大成人
福利院的孩子在哪里上学,是很多人的共同疑问 。
【福利院的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孤儿院的孩子怎么上学校的啊】在福利院内,有一个特殊的教室——由市福利院和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办学的特教班 。在这里,一些智力发育迟缓、无法正常进入校园学习的孩子,也同样拥有受教育的机会 。
“在这里,我们教他们认识数字、区分性别、分辨颜色……”这是认知课老师的教学范围 。除此之外,特教班还开设了音乐、手工、游戏等课程,目的在于给孩子们普及基本常识,唤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兴趣 。
还有部分孩子,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,能得到更专业的陪护和更精准的教学 。除此之外,不少孩子在正常学校就近入学,和常人无异 。
“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学校了 。”在板塘铺一小学上三年级的孩子小雪说,“因为我的同学们都好聪明,我喜欢和他们玩 。”小雪从小在福利院内长大,性格开朗,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,感到自卑或难过,“我过去是小组长,可这个活不太适合我,这次重新选小组长,我退出了竞选,终于可以‘离职’啦!”
“不想做小组长,那你想做什么呢?”我们问 。
“我现在主要想一门心思搞好朗诵 。这次学校搞庆典,我被选中参与集体朗诵节目 。我喜欢这个!”小雪答 。
当孩子有了主见,就是他们长大成人的开始 。这份成长,无论来得早,或晚,只要大人们不放弃,福利院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创造奇迹——
我们即将离开之际,小林子的两根手指突然动了几下 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,我们难以想象,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。但有一点可以确信,那一刻,我们发现了他眼睛里天真的光的来源 。

    推荐阅读